其他

二戰後不同時期的臺幣演變

twmemory_006061

【6月15日,臺幣四萬換一塊紀念日】

貨幣惡性通貨膨脹有多可怕?試著想像一下,某天你要出門吃午飯,結果一碗麵竟然要價2萬、一個便當3萬,而錢包裡的錢根本吃不起,乾脆餓一餐算了,沒想到到了晚上便當已經漲到5萬。更可怕的是,你無法知道明天物價還要漲到哪裡去….

二戰後臺灣由盟軍委任中華民國政權軍事接管,起初臺灣人欣喜若狂,舞廳、酒店、賽馬一一開張。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崩盤,貨幣瘋狂貶值物價飆漲,到了1949年6月15日,中華民國為了逃亡來臺在臺灣實施了「四萬換一塊」(四萬舊臺幣兌換一圓新台幣)嘗試止血,但數不盡臺灣人一生心血早已化為泡影,貧窮也成為好幾個世代的共同記憶。

圖為二戰後不同時期的臺幣演變,由發行的貨幣面額可以看出貶值速度及幅度之驚人。1946年中還是個位數面額的貨幣,到了1949年5月貨幣面額已是驚人的數字,幾乎成為廢紙。拿著麻布袋扛錢進銀行,也成為許多耆老口述中難以想像的光景。

每當提起這件歷史,護航者常主張二戰尾聲日本在臺流通的「臺銀券」已有通膨現象,二戰後的貨幣貶值不能全怪中國國民黨。究竟臺銀券在當時有沒有通膨或貶值呢?這當然毫無疑問是有的,但幅度有多少?
引述吳聰敏在《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》論文所述,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,因物價管制政策瓦解故物價快速恢復市場均衡水準(大幅上升接近五倍),9月底又上升2倍,10、11月則恢復穩定(增加12%、8%),在隔年(1946)臺銀券以1:1交換臺幣後,可以說臺銀券的影響因素已脫鉤了。
由1946年民報的報導來看,日本臺銀券兌換臺幣後,當時買米買肉買菜物價都還是幾塊錢個位數的水準,到了1949年一些報紙廣告已經出現一瓶9000元的醬油、要價數萬元的罐頭(還號稱市場最便宜)。
那麼在1945年初至1950年底的物價指數竟上升了多少呢?答案竟然是218455.7倍。是21萬8千455.7倍啊…這麼驚人的血淚歷史,不管臺銀券造成的影響多大,難道不該讓所有人知道惡性通貨膨脹有多可怕嗎?

來看看四萬換一塊復刻印章
http://gjtaiwan.com/r/l9

延伸閱讀:
吳聰敏《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》論文
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ntut019/ltes/BigInflation-Historica.pdf
1946年五月臺灣公務員本俸加乘33倍
https://goo.gl/G2MlvF

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,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