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、外島

1996/11/17 人權教育基金會舉行「綠島垂淚碑」建碑發起人大會

「在那個時代,有多少母親,為他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,長夜哭泣?」綠島人權園區內的「綠島垂淚碑」,由柏楊題上這二十八字。寥寥數行承載的是臺灣歷史的愁苦悲情。陣陣海風雖強,卻始終化不開島嶼的苦難。

綠島垂淚碑(又稱人權紀念碑)的設立,起始於1996年7月。人權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陳嘉文先後拜會綠島鄉長及觀光局東管處,表達設立「綠島垂淚碑」的構想並取得支持,順利於1996年11月17日召開「綠島垂淚碑建碑發起人成立大會」,在同年年底即有超過四百人加入立碑運動。

在李登輝的支持下,1998年人權教育基金會建碑委員討論過後,決議使用柏楊草擬的碑文,並延請當時臺南藝術大學校長漢寶德先生設計紀念碑,碑身上刻上所有政治受難者的姓名以示紀念;碑體螺旋狀的結構設計,使得雨水得以經由兩側的集水渠,匯流至中點,就如同流淚一般。

「綠島垂淚碑」的設立,除了回顧過去威權時期侵犯臺灣人基本人權的不義作為,並紀念這群在民主化進程中前仆後繼、為後世的臺灣人民的自由犧牲奉獻的前輩們,並希望人們不要忘記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教訓。這些血淋淋的過去,並未因臺灣踏上民主化的道路而煙消雲散,隨著外來中華民國政權逐步被臺灣所吞噬同化,不甘就此失去昔日寡佔利益的黨國舊勢力用盡各種方法反撲,動不動就以「過去社會一片祥和真美好」「禁止政治集會遊行好棒棒」為訴求煽動人民支持威權復辟,甚至不惜與昔日敵人中共合作延續其政治命脈。在影響臺灣社會招數推陳出新的今日,臺灣人能否通過這些考驗,將決定我們有什麼樣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