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

1985.3.12 文學家、社會改革者楊逵逝世

楊逵1906年出身臺南新化,為日本時代農運、工運、文藝等運動推動者,為臺灣新文學的代表作家,日本時代曾以《送報伕》(日文:新聞配達夫)一文入選東京「文學評論」,是當時第一位成功進軍日本文壇的臺灣作家。同時他為了爭取臺人權益長期投身抗爭,多次遭拘捕。

戰後日本政權終於離開了,沒想到新來的中華民國卻更加惡劣。一年多之後的1947年,臺灣經歷了二二八大屠殺,惡性通貨膨脹愈演愈烈,社會情勢緊繃。而對岸的國共內戰,局勢也逐漸明朗。
 
1949年1月,蔣介石政權兵敗已如山倒,隨時可能逃竄臺灣引來戰禍。就在這個敏感的時期,楊逵執筆寫下了《和平宣言》,主張和平解決國共內戰、還政於民、保障言論以及集會結社自由、釋放政治犯、打破經濟分配不均等等,避免戰禍波及臺灣,期待使臺灣成為「和平建設的示範區」。

這份宣言經由上海《大公報》的刊載,輾轉流傳到了臺灣省主席陳誠手上,使他大為震怒,隨後楊逵便在四六事件中被捕,1950年5月10日,楊逵被判刑12年,直到1961年才自綠島獲釋。
楊逵在《我的文學歷程中》回憶《和平宣言》,提到日本政府再嚴酷也必須依法辦罪,抗爭頂多也只坐牢二十幾天,回到「祖國懷抱」後,五六百字的《和平宣言》就讓你坐牢12年,一字可換五天牢飯,這可能是「全世界優渥的稿費」。

1961年出獄後,定居臺中市郊持續寫作,1979於《美麗島》雜誌創刊時擔任社務委員,反對黨國威權體制,1983獲吳三連文藝獎和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。
1985年3月12日,一代文學家、社會改革者楊逵辭世。

圖:楊逵戰後隔年感嘆臺灣在中華民國政權治下的悲慘,寫下「為此一年哭」一文,翻攝自臺灣歷史博物館「我們的二二八」特展

歡迎加入FacebookGoogle+ 台灣回憶探險團,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!